甜如蜜的和田玉糖玉,别有一番风味
糖玉的颜色根据其产地和性状的不同,也是有分别的,有些糖玉糖色娇艳,有些却较为淡雅怡人。大家可以按照做糖稀的过程去想象,和田玉指环摆件,有清澈如蜂蜜,接近金黄色的糖,也有糖色浓郁,巧克力色或者黑咖啡色的。喜好度是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依据,一般来说浅糖、金糖、红糖更受人喜爱,暗糖则没有那么具有吸引力。不过不论是哪个颜色,和田玉指环什么价位,只要是料质细腻,糖色**,对成品的俏色有贡献,都是很漂亮的。
如何判断和田玉是不是老熟?
“籽料之白谓之贵,籽料之熟谓之尊。”当一位朋友刚步入玉友之列,较容易首先被传授的便是和田玉籽料的白度判断标准,而自己较容易首先接受的也是籽料的白度判断标准。对于授者来说,白度是较容易被表述的;对于受者来说,白度是较容易被比较的。两件玉器,只需放在一块儿,即使是不知玉为何物的人,也总能判断出谁更白一些。
对于一种市场化商品,标准是必需的,而白度对于籽料来说是较易成为标准的指标,因此白度便成为了当今籽料优劣判断的首要指标,和田玉指环,在判断籽料市场价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。至此一个矛盾便出现了,如果仅比白度,俄料、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**过和田籽料的白,和田籽料之优势在何处?和田籽料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?
这就需要我们回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,爱玉,佩玉,玩玉的原因了。“石之美者谓之玉”,玉之所以区别于石,是因为玉之美,而非玉之白。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,和田玉指环,是玉的温润之泽。一旦玉友更加深入地玩玉,“老气”、“老结”、“老坑”、“熟糯”等等一些比“白度”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,而事实上这些无迹可循的“标准”,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“槛”,一旦融通,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。